首页
|
本刊介绍
|
编委会
|
栏目介绍
|
投稿指南
|
优秀专家
|
期刊征订
|
联系我们
在线办公
在线期刊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文章检索
过刊浏览
摘要点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Email Alert
下载中心
《人权》注释体例举要
友情链接
中国人民大学人权研究中心
中国人权网
《中国法学前沿》
联合国保护人权专栏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政府白皮书
文章快速检索
高级检索
2017年 0卷 2期
刊出日期:2017-03-10
高层论坛
高层论坛
1
当代中国人权事业发展的世界意义
鲁广锦
2017年1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的演讲中指出:中国坚持走符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始终把人民权利放在首位,不断促进和保护人权;中国解决了13亿多人口的温饱问题,让7亿多人口摆脱贫困,这是对世界人权事业的重大贡献。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对我们正确理解当代中国人权事业的发展及其世界意义有着深刻启示。中国的发展得益于世界,而发展了的中国又为世界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2017 Vol. 0 (2): 1-6 [
摘要
] (
68
)
HTML
(1 KB)
PDF
(212 KB) (
35
)
7
人类命运共同体下的多元人权观
朱颖
人类命运共同体有着自身的构成逻辑和发展思路,其中多元人权观是实现其四个核心目标:平等、合作、安全、包容的关键维度。多元人权观在价值、利益、权力及文化属性等方面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想具有交集,即在人类命运共同体之下,多元人权观成为一种不可脱离文化选择,同时对不同国家的内在必然性相互尊重,相互支持,共担责任,共谋发展的新权利观。
2017 Vol. 0 (2): 7-11 [
摘要
] (
43
)
HTML
(1 KB)
PDF
(193 KB) (
36
)
12
人类命运共同体话语下的人权促进与保障:中国的理念和经验
周力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强调人类社会整体性中的相对独立性及国家之间的连带责任,其基本遵循是,承认和尊重多样性,维系和提升多样性基础上的关联性和整体性。在人类命运共同体话语下,应当从关系性视角和共时性视角去看待人权和人权促进与保障。人权是一个综合性、映射性、整体性概念,全球人权治理需要加强国家内外两方面的能力和条件。中国在此领域的基本经验是,形成以任务为导向的目标治理模式,提升人权法治保障的可执行性和可评估性,通过设立机制、发起论坛等方式将各层次的人权原则、倡议予以实体化、操作化,并不断实施和增强外部合作机制。人类命运共同体也是权利、义务和责任共同体,人权促进与保障不是分担包袱,而是分担责任,是共享价值中的集体责任。
2017 Vol. 0 (2): 12-18 [
摘要
] (
48
)
HTML
(1 KB)
PDF
(257 KB) (
35
)
19
联合国层面的全球人权治理:中国的参与和贡献
罗艳华
人权领域是全球治理的重要领域。联合国成立70多年来在全球人权治理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包括确立人权原则、人权标准和人权内涵,创建国际人权条约体系,改革联合国人权专门机构等诸多方面。中国自联合国成立伊始就积极参与了联合国在全球人权治理方面的工作并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主要表现在:中国不仅对人权标准的制定和人权概念的发展有所贡献,而且积极加入国际人权条约机制,认真履行条约义务,并在联合国人权专门机构的改革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2017 Vol. 0 (2): 19-34 [
摘要
] (
43
)
HTML
(1 KB)
PDF
(655 KB) (
36
)
35
中国宗教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与实践
张弩
宗教信仰自由是中国宪法明确的公民权利。中国政府对宗教信仰自由的切实保障和对宗教界合法权益的有效保护,为宗教界发挥更大的积极作用创造了条件,提供了机会。中国五大宗教都蕴含丰富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观念,并以实际行动积极投身这一伟大实践。
2017 Vol. 0 (2): 35-39 [
摘要
] (
44
)
HTML
(1 KB)
PDF
(214 KB) (
36
)
40
人类命运共同体视角下的全球人权治理:人类命运共同体所面对的人权挑战
曹志建
本文梳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诞生与嬗变,并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视角探讨当今世界应当如何应对诸如粮食缺乏、资源短缺、恐怖主义、腐败、跨国犯罪等非传统性人权挑战。世界各国应当携起手来,在各国主权平等、文明之间交流互鉴的前提下,尊重各国人权理念的差异与多样性,并携手在伙伴关系、安全格局、经济发展、文明交流、生态建设领域共同努力,共同改进全球人权治理,推动全球人权事业的进步。
2017 Vol. 0 (2): 40-47 [
摘要
] (
58
)
HTML
(1 KB)
PDF
(299 KB) (
50
)
48
走向伦理和解的科技与人权
黄爱教
"科技和人权"是全世界普遍关注的重大课题。科技是人权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但是科技发展的误用、滥用和无道德使用也成为人权事业发展的隐患。人权对科技发展具有引导和矫正作用,同时人权也具有局限性,影响自身作用的发挥。为此,要解决科技发展的隐忧和人权的局限,最优的选择是使科技和人权走向伦理和解,从伦理和解中,推动科技和人权的健康、良性发展,实现科技和人权事业发展的双赢。
2017 Vol. 0 (2): 48-57 [
摘要
] (
45
)
HTML
(1 KB)
PDF
(357 KB) (
36
)
58
防止暴力极端主义与人权保障
张晓玲;李思
全球化背景下,暴力极端主义势力不断蔓延、肆虐,对世界各地人民的基本人权构成严重威胁。加强人权保障,客观上要求必须加大打击和预防暴力极端主义势力。作为深受暴力极端主义之害的国家之一,中国近年来在法律层面、教育层面、国际合作等层面采取了一系列应对暴力极端主义挑战的措施。在暴力极端主义已经成为全人类公害的今天,国际社会应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高度,采取全面行动,有效解决导致暴力极端主义的根源性问题,维护和平与安全的发展环境,捍卫人类的基本人权和福祉,让世界的未来更加光明美好。
2017 Vol. 0 (2): 58-70 [
摘要
] (
56
)
HTML
(1 KB)
PDF
(443 KB) (
53
)
71
《公民权利与政治权利国际公约》视野下的中国刑事法改革
焦阳
《公民权利与政治权利国际公约》反映了世界各国对基本人权的认知,是国际人权领域的重要规范。我国已签署该公约,虽未批准,但刑事法领域的改革必然会受到该公约的影响。故应进一步转变刑事法治理念,划定公权力与公民权利的界限,树立人权保障观。在具体制度层面,应进一步减少死刑罪名,限制死刑适用;完善《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在强制措施、侦查方式、审判形式等各领域,更注重保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基本权利;增设刑法的罪名,完善奴役罪、非法进行人体试验罪等罪名,以与国际人权保障要求相一致。
2017 Vol. 0 (2): 71-81 [
摘要
] (
84
)
HTML
(1 KB)
PDF
(387 KB) (
33
)
82
国家帮助民族地区实现发展权探析
周伟;曹舒
国家帮助民族地区实现发展权的制度主要包括"优惠"、"支持"、"扶持"、"照顾"、"扶助"、"援助"等。这既源于宪法确认的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实际需要,也是继续加强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法律保障。国家帮助民族地区实现发展权的宪法义务,以法律、行政法规、部委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等法律支持体系的实施为保障,并通过转移支付、援藏援疆、对口支援、专项扶贫等具体措施,促进少数民族平等参与、共享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事务的协调发展。但也应当看到,国家帮助民族地区实现发展权也面临着精准扶贫任重道远、生态环境保护艰巨、各民族地区协调发展等问题。
2017 Vol. 0 (2): 82-96 [
摘要
] (
52
)
HTML
(1 KB)
PDF
(501 KB) (
37
)
97
发展权视域中的残障者权利保护——以积极行动为中心考察
钱锦宇
确立和保障残障者享有发展权,是习近平人权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人权观的必然要求。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伟大历史进程中,应当通过旨在消除形式主义平等观而追求实质平等的积极行动,来推进残障者充分享有发展权利。中国政府的积极行动呈现出结构性特征,包括保障残障者发展权利的制度建构,为积极行动提供有力的制度基础。营造保障残障者发展权利的良善社会生态,为积极行动提供有利的外部环境。应当强化政府的积极责任,为积极行动提供有力的保障。
2017 Vol. 0 (2): 97-104 [
摘要
] (
82
)
HTML
(1 KB)
PDF
(303 KB) (
41
)
105
欧洲国家“人权行动计划”检查促进机制及其启示
许尧
中国政府连续制定和实施三期国家人权行动计划引起了国内外高度关注,2013年10月在联合国对中国第二轮国别人权普遍定期审议中,有7个国家对中国人权行动计划的具体落实表示关注。完善人权行动计划的检查促进机制,提高计划实施的有效性,需要借鉴和吸收其他国家的有益经验。1993年世界人权大会以来,位于欧洲的拉脱维亚、立陶宛、摩尔多瓦、挪威、瑞典、西班牙、芬兰等7个国家先后制定了9期人权行动计划。这些计划在探索有效的检查促进机制方面进行了诸多有益的探索。其中,在充分发挥国际人权机制的外在督促作用、发挥国内社会团体和民众底层监督作用、科学设置公共权力机构的专门监督职能等方面的做法和经验有一定参考意义。
2017 Vol. 0 (2): 105-116 [
摘要
] (
50
)
HTML
(1 KB)
PDF
(415 KB) (
35
)
117
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 · 2017(摘要)
周强
2016年,最高人民法院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有力监督下,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以及中央政法工作会议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认真落实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决议,紧紧围绕"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目标,忠实履行宪法法律赋予的职责,服务"十三五"规划实施,深入
2017 Vol. 0 (2): 117-128 [
摘要
] (
70
)
HTML
(1 KB)
PDF
(406 KB) (
35
)
129
最高人民检察院 · 2017(摘要)
曹建明
2016年工作回顾2016年,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有力监督下,全国检察机关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认真落实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决议,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忠实履行宪法法律赋予的法
2017 Vol. 0 (2): 129-140 [
摘要
] (
70
)
HTML
(1 KB)
PDF
(408 KB) (
35
)
141
拉斐尔 · 莱姆金:种族灭绝如何成为一种罪行
萨姆·麦克法兰;化国宇;黄飞翔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种族屠杀并不构成国际法上的犯罪。拉斐尔·莱姆金投身于大屠杀犯罪问题的研究,使种族屠杀罪名化这一执念成为他终身背负的使命。在纳粹德国对犹太人进行屠杀期间,莱姆金呼吁创制惩罚灭绝整个民族及其文明的国际条约。他在《轴心国占领欧洲后的统治》一书中提出了"种族灭绝"(genocide)的法律术语,首次给世人提供了描述杀戮一个族群的词汇。"二战"结束后,莱姆金参加了纽伦堡审判,并成功地促使检察官在起诉书使用了该术语。在他的游说之下,联合国大会于1946年12月11日通过了有关谴责种族灭绝的决议。莱姆金对创制《防止及惩治灭绝种族罪公约》的贡献远超其他任何人。
2017 Vol. 0 (2): 141-153 [
摘要
] (
61
)
HTML
(1 KB)
PDF
(452 KB) (
35
)
154
中国人权讯息(2017年1-2月)
叶传星
1月3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对食品安全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指出,民以食为天,加强食品安全工作,关系我国13亿多人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必须抓得紧而又紧。习近平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及有关部门要全面做好食品安全工作,坚持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增强食品安全监管统一性和专业性,切实提高食品安全监管水平和能力。1月3日,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
2017 Vol. 0 (2): 154-158 [
摘要
] (
49
)
HTML
(1 KB)
PDF
(207 KB) (
34
)
行业动态
更多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召开《世界人权宣言》66周年纪念研讨会
通知公告
更多
通知公告1
合作单位
更多
合作单位1
版权所有 © 《人权》杂志社
地址:朝阳门内大街199号华富商贸大楼203/206/207 电话:(010)65170968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京ICP备202100346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