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刊介绍
|
编委会
|
栏目介绍
|
投稿指南
|
优秀专家
|
期刊征订
|
联系我们
在线办公
在线期刊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文章检索
过刊浏览
摘要点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Email Alert
下载中心
《人权》注释体例举要
友情链接
中国人民大学人权研究中心
中国人权网
《中国法学前沿》
联合国保护人权专栏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政府白皮书
文章快速检索
高级检索
2019年 0卷 2期
刊出日期:2019-04-10
热点关注
学术专论
人权讯息
热点关注
1
国家人权行动计划联席会议机制研究
常健
国家人权行动计划联席会议机制是统合政治、立法、行政、司法和社会各个层面的多元一体机制,承担着国家人权行动计划的制定、执行、监督和评估职责。这一机制促进了各成员单位在保障人权方面的相互学习、交流和争先,是契合中国国情并被10年来的实践证明为成功的创新性人权保障机制。为了进一步完善国家人权行动计划联席会议机制的运行,需要在联席会议机制内部建立更具体的协调机制,并将监督和评估职能细分为三个层次。
2019 Vol. 0 (2): 1-15 [
摘要
] (
55
)
HTML
(1 KB)
PDF
(442 KB) (
27
)
人权讯息
3
征稿启事
2019 Vol. 0 (2): 3-3 [
摘要
] (
29
)
HTML
(1 KB)
PDF
(48 KB) (
10
)
热点关注
16
人权保障政策与法律的联结:以《国家人权行动计划》为例
张万洪 王若茵
《国家人权行动计划》实现了人权保障政策与人权保障法律在理念、程序和内容上的联结。这一联结的主要功用在于指明地方政策方向、明确国家人权承诺和衔接国际人权目标。在人权保障实践中,增强政策与法律的联结和融合,可以提高人权保护的有效性。应当重视对《国家人权行动计划》的学习与研究,提高政策的合理性,并在制定过程中扩大社会参与。
2019 Vol. 0 (2): 16-24 [
摘要
] (
61
)
HTML
(1 KB)
PDF
(296 KB) (
27
)
25
全球视野下人权行动计划的评估及其结果利用
许尧
1993年世界人权大会以来,采取国家人权行动计划的形式促进本国的人权保障,已经成为全球范围内1/4以上国家的政策实践。对人权行动计划的评估有助于了解计划实施的现实效果,改进后续计划的政策质量,并提升计划实施过程中的有效性。从各国行动计划的文本和政策实践来看,评估既包括来自计划实施者的"自我评估",也包括政府跨部门委员会(小组)的综合评估,还包括政策对象、社会组织与人权专家的评估。评估的方式包括实地调研、定性评价、指标化测量及过程性监测等。评估的结果能够增进不同时期人权行动计划之间内容的衔接,为计划实施经验的积累和传递提供可能,并有助于促进计划实施周期内相关事项的优化调整。
2019 Vol. 0 (2): 25-37 [
摘要
] (
40
)
HTML
(1 KB)
PDF
(406 KB) (
26
)
38
论我国《国家工商业与人权行动计划》的制定:基于企业社会责任的分析
王秀梅
企业社会责任包含着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因素。企业社会责任标准的实施有助于在工商业领域中保障人权。我国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已经成为比较普遍的实践,越来越多的企业进行社会责任验证、制定企业社会责任战略并发布企业报告。中央政府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部门及诸多行业协会积极推动制定各类社会责任指南或指引,中国与外国签署的自由贸易协定中规定劳工条款的情形也日益增多。全球已经有20多个国家发布了《国家工商业人权与行动计划》,还有20多个国家正在制定工商业与人权行动计划。我国应当借鉴相关经验,适时制定和发布《国家工商业与人权行动计划》,以此进一步促进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也更好地向世界讲述在企业社会责任方面的"中国故事"。
2019 Vol. 0 (2): 38-49 [
摘要
] (
40
)
HTML
(1 KB)
PDF
(377 KB) (
33
)
学术专论
50
“预付人权观”:理论及其批判--兼论人权的法律关系及其制度形态
王垚
"预付人权观"是我国学者赵汀阳提出的一个人权学说。预付人权观对天赋人权观的批判与扬弃主要围绕在四组对立的命题之中,构成了两种理论的争点。四个争点不是平行关系而是逻辑递进关系,人权关系问题的澄清是梳理争点并展开商榷的逻辑前提。人权的义务主体包括任何个人、社会组织和国家,人权法律关系亦是个人与上述主体间的关系。以此为起点,他对预付人权理论在人权制度的基本结构形态、道德价值、享有条件以及价值取向进行了讨论。预付人权理论所存在的问题是,一方面在于其对天赋人权的误读及其对社会契约论的忽视,这导致预付人权理论迷失了理论推进方向,而去试图解决许多已经被天赋人权理论解决了的问题;另一方面在于其理论旨趣的偏颇,其型构的预付人权理论并非是一个"道德的人权理论",而只是"道德人的人权理论"。
2019 Vol. 0 (2): 50-78 [
摘要
] (
61
)
HTML
(1 KB)
PDF
(822 KB) (
33
)
79
司法公信的制约因素与对策思考
栗燕杰
司法公信与人权的救济维度密切相关。提升司法公信已成为中国司法改革的重要任务,也是促进人权法治保障的重要方面。科学判断人民法院司法公信的现状,发现其存在的问题,并提供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成为兼有理论指向和现实紧迫性的基础性议题。基于对司法公信力内涵的剖析,我们就制约司法公信的法院自身因素、公众法治意识、新闻媒体沟通等诸因素展开研讨,并提出提升司法公信的相应建议。
2019 Vol. 0 (2): 79-89 [
摘要
] (
34
)
HTML
(1 KB)
PDF
(348 KB) (
30
)
90
《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立法原则的人权价值
张博源
《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草案稿)采取直接纳入健康权概念的立法模式,具有实现公民健康权保障宪法规范的积极意义。我国《宪法》有关国家保障公民健康权的总体方针、具体义务和特定义务,是立法设计最为根本的逻辑起点。国家义务的落实要求立法应当遵循以"人民为中心"的公益性原则;尊重、保护公民健康权原则;公平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原则;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政府责任原则。
2019 Vol. 0 (2): 90-103 [
摘要
] (
40
)
HTML
(1 KB)
PDF
(434 KB) (
39
)
104
国际人权公约的国内司法适用状况评析——以英国、美国、南非及中国的实践为例
宋佳宁 刘海婷
我国司法审判中已存在引用国际人权公约相关原则的先例,了解域外法院对国际人权公约的司法适用特点及趋势对我国具有借鉴意义。英国在司法实践中以适用《欧洲人权公约》为主,经历了从超间接适用到直接适用的演进过程。美国将国际人权公约的适用分为自动执行公约和非自动执行公约两种模式,存在一种从非自动执行为主的审判模式向解释性适用转变的趋势。南非从不重视人权到将人权公约的内容直接写入本国宪法之中,国际人权公约除了被作为制定和解释南非宪法的蓝本外,还被直接作为裁判案件的依据。我国主要是以"转化"的方式来适用国际人权公约,但也存在依据国内法作出判决,援引公约原则增强其判决说服力的案例。建立"直接适用"与"间接适用"相结合的制度,吸收解释性适用的原则值得借鉴。
2019 Vol. 0 (2): 104-114 [
摘要
] (
65
)
HTML
(1 KB)
PDF
(353 KB) (
29
)
115
人权视野下的艾滋病检之“自愿”与“强制”:基于艾滋例外主义的探讨
吴丹盈 李冠翔
艾滋病毒筛检作为发现、掌握、预防艾滋病的源头,其对艾滋筛检所采取的态度,关系到艾滋病患者、艾滋病感染者的人权保障理念的基本走向。传统上,一些国家坚持对艾滋筛检采取艾滋例外主义,即应取得受检人事先经告知的、自愿的、特定的同意方可进行筛检。近年来,为发现更多感染者,去艾滋例外主义的呼声渐高,即要求将艾滋病与其他传染性疾病同等对待,并出现"强制筛检""告知后同意"的筛检模式。在我国在对艾滋病筛检实行"自愿"筛检的同时,也出现了不同省份的"实名检测""强制筛检"的情况。在人权视野下,艾滋筛检的法律规制原则的确认至关重要。
2019 Vol. 0 (2): 115-126 [
摘要
] (
57
)
HTML
(1 KB)
PDF
(384 KB) (
41
)
127
联合国《和平权利宣言》的现实困境与实现路径
叶亚楠
和平不仅是人类的美好愿望和期待,更应当是人类的权利诉求。2016年由联合国大会通过的联合国《和平权利宣言》进一步确认和发展了和平权,这不仅是世界和平事业发展的一大进步,更是人权发展的重大进展。联合国《和平权利宣言》具有多方面的意义和重大的价值,是一项颇具研究价值的新议题。《和平权利宣言》的制定经历了多年的时间,草案版本也几易其稿,最终才得以在联合国人权理事会上顺利通过。尽管《和平权利宣言》的实现存在颇多的困难与阻碍,但其未来前景是光明的。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之下,该宣言的实现仍然有诸多路径可循。
2019 Vol. 0 (2): 127-143 [
摘要
] (
41
)
HTML
(1 KB)
PDF
(506 KB) (
29
)
144
在法庭安全与公正审判之间:刑事庭审中的“法庭囚笼”问题研究——以欧洲人权法院判例为借鉴
李崇涛
针对刑事庭审中的"法庭囚笼"问题,欧洲人权法院在"斯瓦纳任科和斯亚德馁夫诉俄罗斯"等一系列案件中逐步确认,即被告人人格尊严及其获得公正审判权的价值高于法庭安全,庭审中将被告人置于"铁笼被告席"或者不当使用"玻璃舱被告席"的做法,均违反了《欧洲人权公约》第3条、第6条的规定,构成有辱人格待遇并侵犯被告人的公正审判权。该立场符合国际整体趋势,对我国刑事庭审"去囚笼化"具有借鉴意义。国内法院应当完善相关制度,改造当前使用的"低栅栏被告席",推动我国司法文明进一步提升。
2019 Vol. 0 (2): 144-162 [
摘要
] (
65
)
HTML
(1 KB)
PDF
(577 KB) (
28
)
人权讯息
163
中国人权信息
王陈平
2019 Vol. 0 (2): 163-166 [
摘要
] (
32
)
HTML
(1 KB)
PDF
(168 KB) (
31
)
167
注释体例举要
2019 Vol. 0 (2): 167-167 [
摘要
] (
29
)
HTML
(1 KB)
PDF
(64 KB) (
3
)
行业动态
更多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召开《世界人权宣言》66周年纪念研讨会
通知公告
更多
通知公告1
合作单位
更多
合作单位1
版权所有 © 《人权》杂志社
地址:朝阳门内大街199号华富商贸大楼203/206/207 电话:(010)65170968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京ICP备202100346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