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刊介绍   |   编委会   |   栏目介绍   |   投稿指南   |   优秀专家   |   期刊征订   |   联系我们
  在线办公  
  在线期刊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文章检索
    过刊浏览
    摘要点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Email Alert
    
  下载中心
《人权》注释体例举要
  友情链接
22 中国人民大学人权研究中心
22 中国人权网
22 《中国法学前沿》
22 联合国保护人权专栏
22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政府白皮书
文章快速检索  
  高级检索
2015年 0卷 6期
刊出日期:2015-11-10

热点关注
特稿
学术专论
人权史话
人权讯息
 
       特稿
1 维护人类和平 促进共同发展——学习习近平主席致“2015·北京人权论坛”的贺信
刘海年
2015 Vol. 0 (6): 1-2 [摘要] ( 98 ) HTML (1 KB)  PDF (120 KB)  ( 43 )
       热点关注
3 “二战”胜利后发展权的实现与保障
邱庭彪
发展权是发展中国家为了打破旧的国际秩序而斗争的产物。对发展权进行研究,对人权保障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本文从发展权的内涵出发,追溯其形成和发展历程,探讨其实现与保障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以促进国际新秩序的发展。
2015 Vol. 0 (6): 3-17 [摘要] ( 52 ) HTML (1 KB)  PDF (476 KB)  ( 59 )
18 人权与发展的相互作用:“二战”胜利后发展措施的贯彻执行与保证
[尼泊尔]尤巴拉杰·桑格如拉
贫困影响着社会发展和社会公正,也深刻影响着人权包括发展权的实现。当今不公正的国际秩序无法通过人权这样的方式来解决贫困问题。许多发达国家在贫困问题上推脱其责任,拒绝承认经济、社会和发展权利可以普遍实施和具有可诉性。发达国家在人权和发展问题上的立场使当今世界许多地区处于更长久的极度贫困状态。这使得联合国在促进发展、反贫困方面的作用大打折扣。
2015 Vol. 0 (6): 18-28 [摘要] ( 59 ) HTML (1 KB)  PDF (409 KB)  ( 42 )
29 制定发展权公约的前景及其意义
[伊朗]穆罕默德·R.卡比

在通过1986联合国发展权宣言后近30年,不同政治集团对发展权的理解仍然各不相同。发展中国家强调诸如国际金融制度不平等,发展中国家在经济政策的全球决策方面更多的参与,及促进更公平的贸易体制等。发达国家坚持发展中国家的适当国内条件,例如法治、善治、民主与负责的经济管理等。而不结盟运动呼吁具有约束性的国际法律标准,欧盟则反对提高此宣言的地位。实际上,制定发展权框架公约似乎是调节不同政治集团关心问题的最好选择,因为它允许采用逐步进行的方式。发展权框架公约的潜在的增值是,利用超越单个国家责任、并从国际发展工作衍生出的原则中获取灵感的条约来平衡当前的人权体制,包括相互问责、伙伴国家之间政策调整,及包容性伙伴关系等。

2015 Vol. 0 (6): 29-38 [摘要] ( 73 ) HTML (1 KB)  PDF (334 KB)  ( 41 )
39 关于第二轮发展权复苏的三点基本设问
郭晓明
自"二战"结束至20世纪80年代,第一轮发展权的演变历程呈现出兴盛和衰退的波动性轨迹。其生存现状集中表现为:以《发展权利宣言》为中心的国际法律文件构成了发展权的直接法律渊源,而国际发展法在本质上属于一种国际软法。在立论依据方面,发展权的实体内涵是公平发展,程序内涵是开放发展。同时,发展中国家提出了不可或缺性理论、生成性理论和综合性理论等理论支撑。在驳论依据方面,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对发展权和国际发展法提出了激进现实主义的批判或悲观保守主义的怀疑。在全球治理以及2015后发展进程的战略背景下,第二轮发展权的复苏是可欲的,但复兴是未知的。
2015 Vol. 0 (6): 39-52 [摘要] ( 42 ) HTML (1 KB)  PDF (443 KB)  ( 35 )
       学术专论
53 妇女人权法律保护的发展与变化——基于国际人权公约和国内法视角的考察
朱晓青
妇女人权的法律确认过程不论是在联合国还是在国家层面均历经艰辛。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对于妇女人权的法律保护有着促进性的作用。当今对于妇女人权的保护无疑已成为国际法和国内法的共识。国际人权公约因其具有法律约束力以及其下所设立的监督机制,而成为保护妇女人权的重要的国际法律规范。国内法也成为保护妇女人权的第一道防线。但仍要指出的是,对社会性别观念的认知和接受,对于国际人权公约和国内立法来说,所带来的不仅是形式上的变化,更为重要的是实质上的变革。
2015 Vol. 0 (6): 53- [摘要] ( 85 ) HTML (1 KB)  PDF (649 KB)  ( 36 )
75 国际人权法的属性特征和实践指向
谷盛开
国际人权法是国际法的一个特殊部门,其根本属性与基本特征体现为:国家意志性、法律性、实在性、渐进性。它在人权国际保护的权利和义务特殊层面调整着国家间关系,指引着这一领域的国家行为。 
2015 Vol. 0 (6): 75-85 [摘要] ( 44 ) HTML (1 KB)  PDF (362 KB)  ( 38 )
86 和平权的缘起和演进
赵建文
和平权在战后纽伦堡审判和东京审判的实践中萌发,由《联合国宪章》和《世界人权宣言》奠定法律基础,由《公民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和《侵略定义》确定其若干要素,经《为各社会共享和平生活做好准备的宣言》和《人民享有和平权利宣言》重申和宣布后成为公认的人权,并且在冷战结束以来又有新的发展。从和平权的缘起及其70年来的演进过程看,这项权利已经由一项应然权利或道德权利演变为一项法定权利,由一项消极和平权意义上的权利演变为积极和平意义上的权利;人民和个人享有和平权,国家有义务维护和促进实现和平权;在国际人权法的权利体系中,和平权是实现其他人权的必要条件。
2015 Vol. 0 (6): 86-102 [摘要] ( 54 ) HTML (1 KB)  PDF (573 KB)  ( 38 )
103 维护人权与世界和平:中国的卓越贡献
张晓玲、刘沛恩
70年前,中国和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国一起,赢得了反法西斯战争的伟大胜利。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在这场持续14年的抗日战争中,中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作出了巨大贡献。中国付出了3,500万军民伤亡的代价,在同盟国的作战中发挥了重要的战略作用。战后,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中国越来越重视以法治保障人权,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始终是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力量,为国际人权与和平事业做出了卓越贡献。
2015 Vol. 0 (6): 103-113 [摘要] ( 42 ) HTML (1 KB)  PDF (363 KB)  ( 36 )
114 新国际环境下中国的难民甄别制度分析
孙晓东、张波涛
难民甄别制度直接影响到避难申请者能否获得一国的法律保护。合理地构建中国的难民甄别制度,不但是遵守国际难民公约义务的要求,也是保护中国境内难民合法权利的要求。应该在目前的国际法和国内法框架结构下,循序渐进地完善我国的难民甄别法律制度,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确定难民甄别机关,合理确定其分工及权限。也应当注意承担国际义务,加强难民救助方面的国际合作。 
2015 Vol. 0 (6): 114-122 [摘要] ( 50 ) HTML (1 KB)  PDF (304 KB)  ( 42 )
       人权史话
123 “合理便利”概念的起源和发展
曲相霏
"合理便利"起源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反就业歧视的法律实践,美国关于"合理便利"的立法为世界范围内"合理便利"的发展树立了典范。加拿大是"合理便利"的另一个发源地。在加拿大,义务主体提供"合理便利"的义务主要是从《加拿大权利和自由宪章》第15条以及联邦和省《人权法案》关于平等权的法律规范中推导出来的。《联合国残疾人权利公约》对"合理便利"概念的定型化具有重要作用,该公约的订立过程更是"合理便利"的含义、特征和保障制度等得以明确的过程。
2015 Vol. 0 (6): 123-141 [摘要] ( 47 ) HTML (1 KB)  PDF (646 KB)  ( 45 )
142 《联合国反腐败公约》:预防和打击腐败的全球性法律文件
孟祥菡
针对腐败日益严重且呈现跨国化、全球化的特点,为更有效地预防和打击腐败,联合国大会于2003年通过了《联合国反腐败公约》。《联合国反腐败公约》是预防和打击腐败方面最重要的全球性法律文件。生效10年来,其权威性和影响力不断增强。《联合国反腐败公约》确立了国际反腐败的预防、刑事定罪与执法、国际合作、资产追回、履约监督等五大法律机制,并在实施的过程中建立起履约审议机制。中国积极参加《联合国反腐败公约》的制定,认真履行缔约国义务,反腐败工作取得重大进展。
2015 Vol. 0 (6): 142-155 [摘要] ( 36 ) HTML (1 KB)  PDF (489 KB)  ( 38 )
       人权讯息
156 中国人权讯息
2015 Vol. 0 (6): 156-160 [摘要] ( 44 ) HTML (1 KB)  PDF (204 KB)  ( 3 )
  行业动态 更多
22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召开《世界人权宣言》66周年纪念研讨会
  通知公告 更多
22 通知公告1
  合作单位 更多
22 合作单位1

版权所有 © 《人权》杂志社
地址:朝阳门内大街199号华富商贸大楼203/206/207 电话:(010)65170968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京ICP备202100346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