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刊介绍
|
编委会
|
栏目介绍
|
投稿指南
|
优秀专家
|
期刊征订
|
联系我们
在线办公
在线期刊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文章检索
过刊浏览
摘要点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Email Alert
下载中心
《人权》注释体例举要
友情链接
中国人民大学人权研究中心
中国人权网
《中国法学前沿》
联合国保护人权专栏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政府白皮书
文章快速检索
高级检索
2015年 0卷 1期
刊出日期:2015-01-10
高层论坛
特稿
学术专论
人权史话
特稿
1
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推进人权工作法治化
罗豪才
2015 Vol. 0 (1): 1-2 [
摘要
] (
104
)
HTML
(7 KB)
PDF
(167 KB) (
192
)
3
以中国梦为引领努力推进中国人权事业发展
蔡名照
2015 Vol. 0 (1): 3-8 [
摘要
] (
93
)
HTML
(21 KB)
PDF
(257 KB) (
155
)
高层论坛
9
在全面推进法治中全面保障人权
李君如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决定,是一个以法治保障人权的宏伟纲领。这一决定全面贯彻了“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宪法精神,体现了党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中全面保障人权的思路和部署。全面保障人权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内在要求和重要任务。在全面保障人权的过程中,必须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党和法治的关系是法治建设的核心问题,也是全面保障人权的核心问题。
2015 Vol. 0 (1): 9-17 [
摘要
] (
119
)
HTML
(1 KB)
PDF
(509 KB) (
124
)
18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与人权保障
谷春德
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是走向现代文明的基本标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是扎根于中国土壤的法治,是共产党设计和领导的法治。它不仅是一个手段和工具,更具有牵引的力量,具有引领和规范的作用。中国人权是共产党顶层设计和领导的人权,在理论、道路和制度等方面都具有自己的特色,在本质上不同于西方的法治和人权。人权是法治的基本价值和根本目标,法治是人权的确认和保障。要全面推进人权的立法保障,人权的执法保障和人权的司法保障。
2015 Vol. 0 (1): 18-28 [
摘要
] (
112
)
HTML
(1 KB)
PDF
(430 KB) (
141
)
29
论人权保障与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关系
张晓玲 冯巾桐
人权保障和国家治理现代化有着内在的联系。一方面,人权保障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基础和根本标准,国家治理现代化包含着民主化、法治化、文明化的要素,而人权是贯穿这些要素的基础性概念。另一方面,人权也为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实现提供了条件和动力。国家治理现代化以人权作为国家追求的根本价值目标。人权保障也是实现善治格局的动力和检验国家治理制度是否现代化的标准。
2015 Vol. 0 (1): 29-38 [
摘要
] (
149
)
HTML
(1 KB)
PDF
(351 KB) (
243
)
39
良法善治的人权新篇章
鲜开林
法律、法治、良法、善治四者具有层层递进的逻辑联系。而人权像一条红线贯穿于整个逻辑联系的始终。“良法善治”既是法治的内在本质规定,又是法治精神的基本特征和基本属性。保障人权是良法善治的价值目标,良法善治是维护人权的根本保障。协商民主是保障人权的有效方式,良法善治进一步丰富平等权的内容。大力推进良法善治,必将谱写人权新篇章。
2015 Vol. 0 (1): 39-47 [
摘要
] (
104
)
HTML
(1 KB)
PDF
(348 KB) (
127
)
学术专论
48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权理论的基本范畴
陈佑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权理论的基本范畴体系包括人权历史、概念、属性、保障四个方面。人权历史范畴包括古代人权观念、古典人权理论、马克思主义人权理论、马克思主义人权理论中国化;人权概念范畴包括人权主体、人权内容、人权形态、人权分类、人权本原、人权本质;人权属性范畴包括人权的普遍性与特殊性、人权的和谐性与对抗性、人权的政治性与超政治性、人权与义务的不可分割性、人权对国家权力的决定性;人权保障范畴包括人权与主权、人权与民主、人权与法治、人权与财产、人权的义务主体、人权教育。
2015 Vol. 0 (1): 48-60 [
摘要
] (
77
)
HTML
(1 KB)
PDF
(375 KB) (
135
)
61
经济、社会及文化权利委员会对中国履约状况第二次审议述评
黄金荣
经济、社会及文化权利委员会于2014年5月8日对中国第二次提交的履行《经济、社会及文化权利国际公约》情况的报告进行了审议。在此次报告周期内,中国在制定国家人权行动计划、废除劳动教养制度、全面落实社会保障权以及实现免费义务教育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与上次审议相比,委员会在此次审议过程中既提出了诸如设立国家人权机构、人权公约的国内直接适用、工会权利等老问题,也提出了中国对外援助和投资中的人权保障等领域的新问题。不过,委员会对中国提出的废除户籍制度、计划生育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并非都非常恰当,而中国代表团在描述中国的法律制度时也存在个别表述不够严谨之处。
2015 Vol. 0 (1): 61-77 [
摘要
] (
148
)
HTML
(1 KB)
PDF
(546 KB) (
236
)
78
论公民自愿守法的条件
王立峰
公民是否自愿守法是测试一个国家治理能力的石蕊试纸。欲实现公民自愿守法,需要具备四个条件,即国家认同、程序正义、立法良好、公民美德。由于现代国家是法律共同体,对国家的忠诚有助于对法律的认同,因此需要通过强化政治认同,经济认同和情感认同来建构国家认同。由于程序正义决定法律适用的正当性,进而影响公民自愿守法,因此需要通过程序可靠、程序中立、人性尊严、公共参与来建构程序正义。由于良好的立法是影响公民自愿守法的重要因素,因此要通过立法过程的民主化、立法内容的道德化、立法技术的科学化来实现立法良好。由于欲把法治落到实处离不开公民美德(特别是公民的正义感和义务感),因此通过制定合乎道德的法律、严格执法、公民教育、培养权利与义务意识来实现公民美德。
2015 Vol. 0 (1): 78-96 [
摘要
] (
136
)
HTML
(1 KB)
PDF
(608 KB) (
141
)
97
跨文化人权交流:跨越鸿沟还是短兵相接?
张黎衍
本文描述人权跨文化对话的基本框架。人权应当具有普适性,但人们对人权必然有不同的认识和不同的解读方式。人权普适性所面临的挑战或许源于人们对激进的个人主义、世俗原教旨主义以及激进政治的恐惧。要认识到人权概念的普适性,也要认识到在实现权利过程中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差距,以及各种权利也是被有选择性地实现的。教条主义和不妥协的意识形态立场阻碍了人权对话和跨文化交流。
2015 Vol. 0 (1): 97-108 [
摘要
] (
121
)
HTML
(1 KB)
PDF
(528 KB) (
142
)
109
反恐怖主义与人权保障的关系:基于国际政治视角的分析
钱雪梅
本文简要勾勒“反恐怖主义和保障人权”在国际政治实践中从分立到聚合的历史过程。反恐怖主义和保障人权,这二者没有高低上下之分,也不彼此排斥和对立。两者在实践中的矛盾是它们被滥用作为追求其他政治目的的结果。在国际政治舞台上,人权和反恐怖主义都已成为外交政策和国际政治斗争的工具。欧美国家的反恐实践极少受人权理念和公约的限制。随着阿富汗战争结束,美国人权外交和反恐怖外交的力度将会加大,全面有效的反恐国际合作依然任重道远。
2015 Vol. 0 (1): 109-119 [
摘要
] (
183
)
HTML
(1 KB)
PDF
(518 KB) (
292
)
120
真相与和解委员会机制对促进和保障人权的作用 ——以南非真相与和解委员会为重点
丁乐超
真相委员会是过渡司法中最具特色的机制。在目前存在过的所有真相委员会中,最受世人关注的当属南非的真相与和解委员会。它进一步发挥了真相委员会的功能,不仅澄清真相,更试图通过真相的讲述来促进种族间的和解。其对世界人权事业的作用主要包括:成功避免国家陷入内战,捍卫人民最基本人权;成为重建社会、实现民族和解的关键;为民主转型提供了新的参考模式,为世界处理过渡司法问题贡献了宝贵经验。南非真相与和解委员会制度为诸多转型国家仿效。
2015 Vol. 0 (1): 120-130 [
摘要
] (
213
)
HTML
(1 KB)
PDF
(494 KB) (
212
)
人权史话
131
《世界人权宣言》与中国
化国宇
中国与《世界人权宣言》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中国自联合国建立之初就主张捍卫国际人权,并积极主张在《联合国宪章》中加入促进民族自决,推动国际文化和教育的交流与合作以及反对侵略、促进和平等国际人权条款。中国也是《世界人权宣言》的主要起草国之一,对其制定和通过做出了卓越贡献。
2015 Vol. 0 (1): 131-140 [
摘要
] (
166
)
HTML
(1 KB)
PDF
(426 KB) (
312
)
高层论坛
141
中国梦:中国人权事业的新进展——第七届北京人权论坛论文观点综述
袁钢
由中国人权研究会和中国人权发展基金会主办的、以“中国梦——中国人权事业的新进展”为主题的第七届北京人权论坛于2014年9月17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来自世界30多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的专家出席论坛。经过研讨,达成若干共识:中国梦的实质是尊重和保障人权;对人权可以有不同解读,应当开展跨文化的人权合作和研究;国家治理、反恐怖主义与人权保障密切相关。
2015 Vol. 0 (1): 141-153 [
摘要
] (
161
)
HTML
(1 KB)
PDF
(479 KB) (
160
)
154
中国人权讯息(2014年)
2015 Vol. 0 (1): 154-160 [
摘要
] (
80
)
HTML
(1 KB)
PDF
(277 KB) (
27
)
行业动态
更多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召开《世界人权宣言》66周年纪念研讨会
通知公告
更多
通知公告1
合作单位
更多
合作单位1
版权所有 © 《人权》杂志社
地址:朝阳门内大街199号华富商贸大楼203/206/207 电话:(010)65170968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京ICP备2021003467号-1